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111章 借刀杀人(1/2)

作者:老贾不假
昨夜孙武夜观天象,知道吴军在楚不宜长久,便道:“兵者,凶器也,可暂用而不可长久。而且楚国虽失掉了国都,但土地依然广阔,人心不肯臣服于吴。臣请大王立白公胜归国安抚楚国,可解除今日之变。”

阖闾点点头,又忧心忡忡地道:“可是秦楚联合,气势汹汹,又如何化解?”

“为今之计,不如与秦国通好,答应楚王复国,但要割让西境城池与我吴国,大王百利无一害。”孙武道。

阖闾皱了眉头,显然孙武的建议不符合他的心意。

他看向伍子胥:“爱卿有何良策?”

伍子胥略一沉吟,道:“臣以为我国虽定郢都,然而楚人愤恨,吴人骄惰,久恋楚宫非长久之计。”

阖闾犹豫不决,他实在是舍不得眼前的花花世界,迟疑着道:“可是我军自离东吴一路破竹而下,五战拔郢,夷平楚地。今一遇秦兵便班师,岂非被人耻笑,前勇而后怯?”

孙武心头一动,暗道一声机会来了。

他假意为难地道:“若是出兵拒秦,必是大功一件,可是秦兵势如虎狼,又有何人能担此重任?”

说这句话时,他有意无意地碰了一碰身边的伯嚭。

如今的伯嚭再也不是那个被逼逃到吴国向伍子胥乞怜的亡臣了,高傲代替了卑微,好胜代替了谦恭。尤其是攻破郢都,他心知肚明,一路而来自己鲜有出彩的表现,指挥全军的孙武自然是比不上了,但与伍子胥相比,虽同为副将,真要是论功行赏,必被高出一筹的伍子胥全面压制。

他表面上不说,实际上心里一万个不如意。

诚如孙武所言,如果击退了秦兵,功劳薄上必然会添上重重的一笔,压倒伍子胥也不是没有可能,就算做不到,最起码也是以后升迁的筹码。

想到此处,他浑身一震,当即出班道:“大王,臣愿请兵一万,必使秦兵片甲不回!”

这句话正中阖闾下怀,暗道了一声知我者伯嚭也,眉开眼笑地道:“好一个壮士,就依卿言!”

“慢!”孙武叫道。

“何意?”阖闾一愣。

孙武没有答话,却直视伯嚭:“与秦军作战并非儿戏,若是兵败,依军令当斩。伯大夫,你可能胜?”

伯嚭并不知算定必败的孙武已暗暗给他下了套,相反他感觉抓住了一个绝佳的立功机会,被孙武一激,胸口生出一股豪气,拍着胸脯想也不想地道:“如若不胜,甘当军令!”

“好!”孙武笑了。

……

军祥,距离郢都约五十里。

伯嚭引兵一万,趾高气扬地出了郢都城,行了两日便到达这里。

两军排开阵势,伯嚭望见楚军行列不整,便教军士鸣鼓,驰车持戟突入楚军。

迎面一将银盔银甲,手执一杆长戈,他认得来人正是楚国的王族子西,便泼口大骂道:“楚国已是万死之余,还想死灰复燃吗?”

“背国叛夫!”子西也不甘示弱,回骂道,“今日有何颜面与我相见?”

“你……”

伯嚭出奔吴国之前曾为楚臣,一句话正戳中了他的痛点。他勃然大怒,挺载直取子西,子西也是挥戈相迎。

战车几个交错,子西忽然纵车退走。

“败军之将,哪里走?”伯嚭哈哈大笑,“全军听令,追!”

战鼓声起,吴军士气大振,潮水般地奋勇杀出。

一路直追出了二里左右,忽听两声炮响,左右两边各有一支人马杀出,左边领军之将为沈尹戍之子沈诸梁,右边领军之将为薳射之子薳延。

“中埋伏了!”伯嚭心里咯噔一声。

正惊愣时,秦将子蒲和子虎率领着生力军从吴军中路直贯而入,加上其余两支楚军,三路兵将吴军拦腰截为三段,一时首尾难顾。

伯嚭大惊失色,急率将士左冲右突,却难以脱身。

“难道,今日要葬身于此?”眼见大军被分割得七零八落,伯嚭如坠冰窟。

正此时,忽听阵外一阵大乱,一支吴军杀了进来。

来的人是伍子胥。

伍子胥没有拦住伯嚭,料定他会兵败,向吴王申请了五千人马急急赶来,恰好遇见伯嚭被困,挥兵直冲而入,纵横驰骋地大杀了一阵,终于将身陷重围的伯嚭救了出来。

退兵十里,清点人马,伯嚭率领的一万军马剩下了不到两千人。

伯嚭悔恨交加,联想到在吴王面前立下的军令状,一时心如死灰。

“大人救我……”伯嚭知道事态严重,第一时间想到了伍子胥,跪在地上抱着伍子胥的大腿可怜巴巴地道。

“你立了军令状……”伍子胥很为难。

“大人,看在你我同乡的份上,你不救我谁来救我?”伯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告着,“日后我会肝脑涂地,涌泉相报……”

其实,伍子胥已看出了孙武的借刀杀人之计,并且精通大六壬神数的他也知道伯嚭是他的犯星,但伍子胥的仁义之心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