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1191章 石墨烯的深入研究以及纤维电池(1/2)

作者:谈天衍道
博士生宿舍和研究生宿舍不一样,研究生宿舍双人间,四人间或者六人间都有。

但是博士生宿舍,尤其是王重特意嘱咐安排的,是独立的大一室一厅房间,这样就更加方便初明阳照顾她的母亲。

至于研究生为什么能住进博士生宿舍,这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管到的事情了。

当天晚上,王重就建立了一个群,把自己今年的所有博士生和研究生都拉入了群内。

包括国外来的那几个小老外,来华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注册了一个通讯软件,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账号发给了他们的介绍人,然后由四个诺奖获得者,把账号统一发给王重的邮箱。

不过也是出于照顾他们,再加上初明阳和那位华夏的博士生都看得懂英文,所以王重在群里面发的是英文消息。

“明天早上九点,滨工大明德楼四楼,王重教授办公室集合开组会,请准时到达。”

没有多余的一句话,王重也享受到了传说中的收到服务。

李强,身为王重的第一个华夏博士生,率先回答的收到。

虽然不知道这个收到是什么意思,但是通过翻译软件翻译之后,两个外国研究生,两个外国博士生也跟随者李强的节奏,复制了那两个方块字,回复在聊天记录中。

初明阳是最后回复的,虽然她要照顾母亲,但是王重在群里说话,她一刻都没有停止关注群里面的信息。

王重看着李强的收到两个字,撇了撇嘴,看来这是已经在研究生阶段接受过社会的毒打了,竟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收到这两个字。

不过王重也没有多说什么,课题现在还没想出来,挠的头皮疼。

思虑了良久,固态电池肯定是不能让这些人上手的,有的时候技术突破上只隔着一层纸,捅破了才知道自己离成功有多近。

固态电池就是这样,只要参加进小组一起研究,肯定小组里面所有的人都会得到具体的机密配方,谁知道对面来的人是什么样的,商业间谍也不是不可能。

诺贝尔奖也不能保证每个人的人品,只有王重身边的王洛瑶,能保证每一个接近王重的人身上没有携带武器,不会伤害到王重。

就好像王重在明德楼的办公室,已经被王洛瑶用上了最先进的安检技术,所有进入这个房间的人,身上绝对不会存在任何尖锐的金属,包括指甲刀在内。

但是对于纽扣之类的金属器件,却不会有任何警报声响起,除非纽扣里面藏有钢丝……

固态电池这个方向走不通,那就只能继续走材料物理,比如石墨烯的深度研究,或者,纤维电池!

纤维电池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就已经有人提出过,但是一直都没有办法得到过实现。

通过将电池技术和纤维技术结合,使纤维本身具有储电和供电能力,在民用上,其实是有很大的发展的。

甚至在前期,在军用方面,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。

只不过缺点也很明显,储存的电能比较少,别说可控核聚变电池,就连固态电池都比不上,虽然方便,但是当真正的电池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就不太实用了。

除非将固态电池或者可控核聚变电池再和纤维材料结合,做出一种固态纤维电池或者可控核聚变纤维电池,才能改变着一切。

不过纤维电池也不是没有优点,因为采用了高分子凝胶电解液代替了普通电解液,没有了泄露和自燃的风险,可以说是在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
所以,博士生去研究纤维电池,问题不大,即是花旗国喜欢的能源领域,肯定会让花旗国和被骗来当老师的诺奖教授们都满意。

又不会因为这项技术有突破,被泄露出去就会对华夏造成太大的影响。

实验室的任何产出,肯定都是要申请专利的,而只要没有撕破脸,专利墙就是阻止这个技术走向民间的最大障碍。

不能进入民间,就不能赚到利润,所以相信欧罗巴和花旗的财团,不会为这个技术大动干戈,他们可不爱国,爱钱,甚于爱国。

不过这个纤维电池的技术,如果应用到手机上,应该也很吸引眼球,是一个卖点……

所以三个博士生的研究项目很快就被王重定了下来,纤维电池……

至于研究生,就研究石墨烯的魔角吧!

自从石墨烯被手撕之后,世界上无数个大学开始研究石墨烯,但是一直对魔角没有任何突破。

只知道目前王重研究的双层石墨烯,在旋转1.1°的情况下,电阻会突然降至为零,变成超导体,但是他们却没有接着往下尝试……

或许他们觉得王重尝试过,没有任何的发现,所以也就懒得尝试,走进一个认知误区之中。

实际上,三层石墨烯旋转1.56°,会变成比双层石墨烯魔角更加稳定的超导体。

双层石墨烯在扭转0.93°的时候,会同时表现出绝缘体态和超导态。

双层石墨烯扭转到1.64°,会因为电子-电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